無論是種蔬菜、瓜果還是觀賞植物,白粉病幾乎是每位農民與園藝愛好者都可能遇到的老問題。一旦發生,不僅影響作物外觀與產量,嚴重時甚至整批報銷。因此,認識白粉病的成因、病徵與日常管理方法,是種植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堂課。這篇文章將從基礎認識開始,帶你全面了解白粉病,並搭配實用的處理方式與商品推薦,幫助你從容面對病害挑戰!

本篇我們想說 —
一、白粉病是什麼?認識常見病徵與好發環境
白粉病(Powdery Mildew),是種常見的真菌性病害,會在作物的葉片、嫩莖、花朵甚至果實表面形成一層白色粉狀物,看起來像撒了麵粉一樣。隨著病情擴大,將大幅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與產出。
常見白粉病病徵
- 感染初期,葉片正反兩面會出現白色至淺灰色小斑
- 感染後期,病斑擴大,光合作用受阻,葉片逐漸黃化,最後乾枯落葉。
這種病害偏好乾燥但偶爾降雨的環境,在白天溫度偏高、夜晚濕氣重的條件下特別容易爆發。尤其是在種植密度高、通風不良的環境中,白粉病的傳播速度會更快。此外,如果長期使用氮肥過量,也容易讓植株變得柔嫩,進一步提升感染風險。
二、常見的白粉病好發作物
| 作物類型 |
容易感染白粉病的代表品項 |
|---|---|
| 瓜類 | 小黃瓜、南瓜、櫛瓜 |
| 茄科 | 茄子、番茄、甜椒 |
| 果樹類 | 葡萄、藍莓、柿子 |
| 花卉類 | 玫瑰、菊花、天竺葵 |
三、白粉病對作物的5大影響:從葉片到收成都逃不掉
雖然白粉病大多不會立刻導致作物死亡,但它對整體生長狀況與收成品質的影響卻非常明顯。特別是在經濟作物或大面積栽培的情況下,一旦擴散,損失往往來得又快又廣,讓農友相當頭痛:
❌ 葉片光合作用受阻
白色粉狀物覆蓋葉面後,會減少陽光穿透與葉綠素吸收效率,導致作物無法順利進行光合作用,進一步影響整體生長動能。
❌ 營養傳導受限
葉片受損會影響水分與營養的輸送路徑,使植株逐漸出現發育停滯、果實養分供應不足等狀況。
❌ 果實品質下滑
白粉病嚴重時會導致果實表皮粗糙、色澤黯淡,甚至出現變形或早落果現象,使得整體外觀與風味表現不佳。
❌ 產量下降與採收期縮短
隨著葉片功能下降與果實受損,收穫量大幅減少。有些作物還可能因提前落葉或枯萎而被迫提早採收,錯過最佳採收時機。
❌ 儲運不良
病株果實不但較不耐儲存,也更容易在運送過程中受損,影響銷售與流通效率,進一步壓縮收益空間。
四、白粉病怎麼防?這 4 大管理重點要筆記
白粉病雖然難以根除,但透過日常管理與栽培習慣的調整,可大幅減少病害發生的機會。以下整理4項實用又容易執行的防治建議,幫助你穩定田間環境,讓作物長得更有韌性。
✅ 調整栽培環境
由於白粉病偏好通風不良、濕度高但葉面乾燥的環境,建議在栽培時盡量保留日照空間、增加通風性,並避免高密度種植與過度灌溉。良好的空氣流通與排水性,可減少病原菌滋長的條件,對控制病勢非常關鍵。
✅ 合理施肥策略
施肥過量,特別是氮肥,容易促使嫩葉快速生長,這類組織較薄、易感染病菌。建議施肥時注意氮、磷、鉀肥比例的平衡,適量增加磷鉀肥有助強健植株組織,提升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。
✅ 修剪與清園
定期巡視田間,一旦發現疑似感染白粉病的葉片、枝條,應儘速修剪並妥善清除,避免落葉堆積在土面,成為下一波感染的溫床。修剪後可同步施用資材,協助植株恢復與重整生長狀態。
✅ 葉面管理
在氣候穩定的情況下,可適度進行葉面噴水,幫助沖洗附著在葉面的病菌孢子。不過須留意避免讓葉面長時間潮濕,尤其在陰雨天氣或棚架內環境下更要謹慎。農忙期間,也可以搭配生物性資材輔助管理,從基礎調整作物狀態,強化田間整體穩定度。
五、管理白粉病好幫手|蔬沛健植物渣粕肥,幫作物站穩根基
除了日常的栽培管理外,想讓作物更有韌性地面對像白粉病這類常見病害,選擇合適的資材來打好「根本體質」非常關鍵。蔬沛健植物渣粕肥由博堯生技開發,不含化學成分,適合長期使用於各類蔬果、花卉與果樹田區,幫助農友穩定土壤環境、減少病害壓力,維持作物的整體生長狀態。
使用方式
| 使用方式 | 稀釋比例 | 建議頻率/用量 |
|---|---|---|
| 根部灌施 | 稀釋 1000 倍 | 每月 1-2 次,每分地約 100g |
| 葉面噴施 | 稀釋 2000 倍 | 生長期或氣候不穩時酌量補充 |
了解更多防治案例 👉 https://pse.is/7pgdbs